模电小结
1 晶体二极管
直流通路:信号源短路,耦合电容开路
交流通路:直流电源短路,耦合电容短路
1-1 半导体物理基础知识
热平衡载流子浓度值
热平衡条件:
电中性方程:掺杂低价离子时:为掺杂浓度
空穴,自由电子
电场:漂移电流;浓度差:扩散电流
1-2 PN结
内建电位差:,其中热电压,室温下约为26mV
伏安特性:,S:反向饱和(Saturate),I、V在二极管中常有下标D(Diode)
此处
-1
或变换后的+1
常忽略
1-3 晶体二极管电路的分析方法
伏安特性曲线在导通电压后以的斜率上升
小信号模型-交流模型:串联一个微变电阻(增量结电阻/肖特基电阻)====,与静态工作点有关,此模型下的电流
1-4 晶体二极管的应用
轮流假设各管导通或截止
1-5 其它二极管
齐纳二极管
又称稳压二极管,工作在反向击穿区
相当于小信号模型中的电阻
可将波动的输出范围视作源
可靠击穿即电流足够大
2 晶体三极管
2-1 晶体三极管的工作原理
共基极直流电流放大系数:
共射极直流电流放大系数:
穿透电流:
- 放大模式:发射结加正向电压,集电结加反向电压,
- 饱和模式:均正偏,(掺杂浓度不同)
- 截止模式:均反偏
基区宽度调制效应:集射电压变化导致基极电流变化
2-2 晶体三极管模型
共射大信号电路
放大模式:只考虑发射结电压,其余按电流关系
饱和模式:考虑发射结电压和集电结电压()
- 放大模式:输入端接正向电压源(相当于半导体大信号模型中的电压源。即正向导通电压),输出端接正向受控电流源(相当于EM模型中的电流源),发射极为负端
- 饱和模式:输入端、输出端都接正向电压源,都约为正向导通电压
- 截止模式:输入端、输出端都断路
小信号-混合π型微变等效电路
简化:
- 忽略、
- 低频时:忽略、
:反映三极管的放大能力
跨导
NPN和PNP的小信号模型一样
频率参数
特征频率:β为1时对应的频率
截止频率:β为最大时的0.707时对应的频率
2-3 三极管电路分析方法
先假设为放大模式,然后求证明成立
2-4 三极管应用原理
分压式偏置电路
放大模式:
- (由戴维宁)
- (由戴维宁)
跨导线性环电路
偶数个BE结环状相接,其中一半按顺时针方向,另一半按逆时针方向,则所有环中顺时针集电极电流之积等于逆时针集电极电流之积。
,i为集电极电流,S为发射结面积
3 场效应管
3-1 绝缘栅场效应管MOSFET
N:箭头向内。箭头方向:PN结正偏时正向电流方向
衬偏效应:衬底和源极间有电压差
EMOS(Enhancement)
N沟道:;P沟道相反
DMOS(Depletion)
N沟道:;P沟道相反
在生产时已经制作了沟道,因此时就有沟道
非饱和区:
- 很小时:
- 计及沟道长度调制效应时:(源漏电压差导致漏极电流变化)
计及沟道调制效应
饱和区:
饱和区小信号电路模型:,在ds间接一个电阻
非饱和区小信号电路模型:
N沟道 | P沟道 | |
---|---|---|
非饱和区 | ||
饱和区 |
n沟道中所有不等号取反即是p沟道
3-2 结型场效应管
非饱和区:
饱和区:
饱和区计及沟道长度调制效应:
截止区:
击穿区:随着增加,近漏端PN结发生雪崩击穿,越负,越小
电路模型与MOS管一致
3-3 场效应管应用原理
有源电阻
N沟道EMOS:GD相连
交流阻值:
N沟道DMOS:GS相连
交流阻值:
逻辑门电路
N沟道MOS等效为栅压高时闭合的开关
P沟道MOS等效为栅压高时打开的开关
4 放大器基础
增益方向!
4-1 放大器的基本概念
负载开路时
负载短路时
源增益:,必须用分压算!
输入电阻:输入电压除以输入电流考虑负载)
输出电阻:移除信号源,不考虑负载从负载看到的等效电阻
:不考虑等与负载并联的电阻
有时考虑用电流增益算电压增益
能利用三极管放大就用
vt:三极管;:三极管自身电压增益
4-2 基本放大器
性能 | 共源 | 共栅 | 共漏 |
---|---|---|---|
性能 | 共射 | 发射极接电阻的共射 | 共基 | 共集 |
---|---|---|---|---|
共基:发射极为输入端正极,基极接地
共集:基极作为输入端正极
要点:电流源两端不能接信号源
共射放大器
基本共射放大器
- 输入电阻:
- 输出电阻:
- 电流增益:
- 电压增益:
有源负载放大器
- 电压增益:
发射极接电阻的共射放大器
- 输入电阻:
- 输出电阻:
- 电流增益:
- 电压增益:
集成MOS放大器
E/E和E/D MOS放大器:只用N型,负载实质为纯电阻
- E/E:放大器和负载均为EMOS
- E/D:放大器为EMOS,负载为DMOS
4-3 差分放大器
共模信号:两信号和的一半,即均值
差模信号:两信号差
为两端输入之差,因此差模输入电阻要算两倍
差模等效电路
对差模信号而言,可视为短路。
性能指标定义
- 双端增益
- 单端输出时差模电压增益
- 差模输入电阻(常为两倍)
- 差模输出电阻:单端输出时,为放大器任一输出端到地的输出电阻,而双端输出电阻则是以两端向放大器看过去的输出电阻,即为两放大器输出电阻之和。(将输入电压短路)
- 共模增益
- 共模抑制比:
指标计算
- ,即差模输入的一半的峰值必须保证管子仍处于放大
差模 | 共模 |
---|---|
共模等效电路
对共模信号而言,相当于接入。
双端共模增益为零
双极型差模增益
4-4 电流源电路及其应用
镜像电流源
基本镜像电流源电路
T1接成二极管,T2接成电流源
4-5 多级放大器
划分为多个常见电路模型
4-6 放大器的频率响应
复频域分析方法
一个独立电抗元件对应一对极零点
幅频:波特图为20lg
真实:s换为jω
波特:近似为20dB
遇到零点则斜率加,遇到极点则斜率减,最后叠加/求和
相频:
从开始非0,单极点斜率为-45°
中频增益:将传递函数写为一极一零连乘形式,利用高低通特性将传递函数化为常数
上限频率:
- 根据定义:
- 多极无零系统:,主极点是n重极点时:
- 重极点:,n为极点个数
- 用主极点近似求解
主极点:
- 低频主极点:比其它极点值都大4倍以上
- 高频主极点:比其它极点值都小4倍以上,又称主极点
共源、共发放大器的频率特性
密勒定理
图(a)为输入输出端跨接阻抗Z(s)(或Y(s)=1/Z(s))的网络,它可以用图(b)来等效: ,其中A(s)=V2(s)/V1(s),即Y(s)可以用分别并接在输入输出端的导纳Y1(s),Y2(s)来代替
中频增益即小信号等效电路的电压增益(20lg)
放大器 | CS | CE |
---|---|---|
密勒效应D因子 | ||
单向化近似条件 | ||
电容 | ||
电阻 |
5 放大器中的负反馈
5-1 反馈放大器的基本概念
输出信号
反馈系数
误差信号
反馈放大器的增益(闭环增益):
环路增益,反馈深度
反馈网络的输入端在原输出端侧
四种类型负反馈放大器
电压型:输出端并联;电流型:输出端串联
并联型:输入端并联,接电流源;串联型:输入端串联,接电压源
反馈信号类型一定与输入信号类型一致。
类型判别
分别短路输入输出
- 短路输入时,若反馈网络的输出对放大器产生影响,如,则为串联
- 短路输出时,若反馈网络有输入,则为电流
简化:
- 与输出连:电压
- 与输入连:并联
极性判别
极性主要指增益的正负
削弱净输入信号的为负反馈,增强净输入信号的为正反馈,即的正负
在闭合环路的任一处断开,并在此处假定信号极性,而后不考虑信号源,按顺时针判定信号流经该闭合环路时电压极性的转换,直到返回断开点。 若此时极性与假设相同,则为正反馈。
顺时针指先经过放大器输入,到输出,再到反馈网络输入,到输出。
经过 地 时反相,经过 * 电阻* 时不变
5-2 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
串联负反馈:输入端是基本放大器的输入与反馈网络的输出串联连接,故输入电阻增加到基本放大器输入电阻的F倍
增益及其稳定性
源电压增益:
增益灵敏度:
输出电阻
- 输出阻抗低适合输出电压
- 输入阻抗低适合输入电流
失真和噪声
反馈类型 | 输入阻抗 | 输出阻抗 | 类型 |
---|---|---|---|
电压串联负反馈 | 电压增益 | ||
电压并联负反馈 | |||
电流串联负反馈 | |||
电流并联负反馈 | 电流增益 |
5-3 负反馈放大器的性能分析
拆环方法:
- 考虑反馈放大器输入时,将反馈网络的输出
- 电压:短路
- 电流:开路
- 考虑反馈放大器输出时,将反馈网络的输入
- 并联:短路
- 串联:开路
电压:假设输出电流 电流:假设输出电压 并联:假设输入电流 串联:假设输入电压
假设网络的输入、输出电流,并用电压来表示之,最后将电流搬回放大器,得到反馈系数
深度负反馈
深度负反馈条件
或
6 集成运算放大器及其应用电路
6-1 集成运算电路
6-2 集成运放应用电路的组成原理
理想化条件
虚短虚断
基本应用电路
- 反相放大器,为负向端到地间电阻
- 同相放大器,时构成同相跟随器
闭环应用
加法和减法电路
反相加法器 | 同相加法器 |
---|---|
,其中、、、并联 | |
加法器实现的减法器 | 差动减法器 |
---|---|
当时, | |
积分运算电路 | 微分运算电路 |
---|---|
对数运算电路 | 指数运算电路 |
---|---|
,其中 | |
有源滤波器
可以带负载,可以提供增益
带通 | 带阻 |
---|---|
开环应用
电压比较器 | 单限电压比较器 |
---|---|
时输出高电平 | |
迟滞比较器
先求输出范围,再通过电路求输入范围
输入接电容:方波发生器